是嘲諷。

| on
8:18 AM
你呢。是他

「有趣。」高腳圓桌上有三杯酒杯,旁邊兩位友人的話題仍在繼續,是有深度的話題,但她卻突如其來的飄出兩個字,目光顯然不在身旁的兩位友人。

她眼裡,是一對上了年紀的男女,大約五六十歲吧。
不像是對夫妻,但舉手投足之間卻是那麼的親密,是有怎麼樣的故事呢。

她的角度聽不見眼前吧檯兩人的對話,卻仿佛可以猜到一些。
兩個人開始並肩坐下的時候,就如普通朋友一般,也沒什麼特別。
但幾杯酒之後,卷短髮的阿姨嘴型變了,仿佛在忍著什麼,接下來是潸然而落的眼淚,不多,卻很清楚。

是說起了什麼呢?」抿了一口酒,她仍不自覺的把眼光投射在這對男女身上,想著。

或許是一種慣性,在看見對方潸然落淚的反應,自然是把手搭過去,輕輕的拍了拍女方的肩膀。
可在男方的面容上,卻也是一抹難以掩飾的無奈,只是酒吧的霓虹燈本來就是掩飾表情最好的道具。
這樣的環境,似乎把劇情帶入更撲所迷離的氛圍。

更多的,其實是一種跨年齡層的相同感受。

在他們身上,她仿佛看見了許多人的影子。
誰說只有年輕人才能去酒吧?這樣意外到來的老酒吧卻蘊藏了更多的故事。
這些男男女女,變的從來只有抵擋不住歲月的外表,可心還是一樣啊。

還是會想要在深夜來上一杯,點上一根煙,然後在迷離的眼神中想著自己的煩惱。
沒有誰是例外的,不是嗎。

「你們有什麼遺憾。」她想問,卻沒有,仿佛一個問題也是奢侈的,誰都不該打擾這沉醉的兩個人。
女方仍舊像個少女一樣,在酒精的釋放之下,漸漸地把脆弱的心和身體挨近了旁邊的男人。
這樣的舉動對男方而言或許是珍貴的,但卻也非常紳士地把持距離,手卻沒有離開過她的肩膀。

是這樣的距離,透露了他們之間最後也跨不過的那條界線嗎。

剎那間,她仿佛也明白了什麼。

這兩個人是來對彼此懺悔過去的。
那些臉上沒有藏好的遺憾;那些保持距離的肢體語言;那些眼神中的可恨可歎。
統統出賣了這段努力維持正常表面的關係。

她笑了。
是一對沒有逃過現實的男女。

是藏不住的啊。

女方在男方面前的那些眼神,是只有少女獨有的。
從來都不會因為年齡而被磨滅,只會被掩蓋起來。
在男方眼前,她仍舊是那個只想做少女的人。

而男方呢。
一杯一杯清空的酒,一根一根抽完的煙。
一隻不敢跨界卻也不捨離開的手。
再多的霓虹燈和迷離的煙也藏不起。
還是,狠狠的暴露了自己的故事。

凌晨一點,酒吧打烊。

「幾十年之後,我們也會這樣坐在酒吧,對彼此懺悔嗎。
體內的酒精讓她微微笑起,緊閉的雙眼裡,還是剛才那對男女的畫面。

是嘲諷。



夢想。

| on
7:53 AM

「你的夢想是什麼?」
他問,手握著方向盤,不經意的聊。

「我沒有夢想,只有目標。」
她答。語氣之淡讓人似乎聽不見底下的掩飾。

把目光投向夜裡馬路上的其他車輛,嘴角有一抹笑意,眼神卻放空。
是想起了什麼嗎。
還是想藏起什麼。

「以前有的,很久之後就沒有了。」
突然之間地,她補充了這句話。

「喔?那是什麼?」
禮貌的笑容,讓他沒有防備接下來的答案,以為只是一場填空車內氣氛的談話而已。

「當一個好媽媽。」她說。

車內的空氣瞬間被凝固。

「以前啊,我很簡單的,只想要好好跟喜歡的人走很久很久,然後和他一起有小孩,然後把小孩教得好好的,等他回家,給他做好吃的飯。週末的時候,一起帶小孩出去玩。就這麼簡單。」
她的嘴裡是不經意,眼裡卻滿是畫面。

「當一個好媽媽?」
他難以置信地問,語氣是平靜的,只是沒想到。

「怎樣?哈。是不是和你現在認識的這個女強人差很大。」
她笑著說,把頭轉向他的目光。

「其實每個人都曾經很簡單。現在的我聽到別人有這樣的夢想的話,嘴裡總是說她們不爭氣,但心裡卻是羨慕的,因為我知道那樣的簡單是多難能可貴,多奢侈,多單純。」
她繼續說著,他聽著。

「那現在呢。」
他問,車子依舊在黑夜中行駛,路燈把倒影打在她臉上,似有若無。

「現在?已經沒有夢想了,哈。」
她把頭歪向車窗,似乎沒有停止目光裡的回憶。

曾經可以輕易脫口而出的那些夢想,轉眼卻已經被失去磨平。

「欸,以後我要當一個好媽媽!」
她說,她笑彎的眼裡很明亮,那樣的明亮是天真爛漫的人獨有的眼神,她有,是她以為的那個全世界給她的。
「當誰的好媽媽呀你?」
他說,眼裡看著書,環繞在脖子的是她從後而來的雙手,似乎也感受著這樣的雀躍。
「當你孩子的呀,還能有誰的,哈哈。」
她的快樂,似乎那麼簡單。環抱的那雙手,因為興奮而纏得更緊,對她的全世界,她一向來只有不遲疑的執著。

那是幾年前,已經記不起了。
但那一幕,一直都在她心裡。

他還在,卻也不在了。
兩個人的生活已經是同一個空間裡的平行線,再也不交集。

以前,她一直無法理解什麼是成長。

直到後來,
她把夢想丟了。

她眼中的女儿。

| on
9:45 AM
女兒。

那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下午,天氣一如往常的炎熱。飯桌上是母女倆日常閒話的家常。
可女兒突如其來的一個問題,令母親陷入了沉思。

「欸,媽。我問你哦,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我會從一個乖巧聽話、成績好的女兒,變成今天這樣每天都只想著要滿世界跑的女兒?」一句很簡單,隨著興致而蹦出來,沒有想過得到認真答案的問題,就這樣被丟到飯桌上了。

「沒有。我一直以為你長大以後就會是靜靜坐在辦公室,每天穿美美,坐到很高層的那種白領。」沉默了一會兒,母親如是說道。
沒有受多少教育,字裡行間都簡單直白,不多加修飾的話語往往更能擊中人心。

這個常年在外奔波,在每個地方都可以住上一兩個月的女兒,自認眼界不小,也很少被什麼事情鎮住。
可這一番話,卻深深地讓她頓住。
她從沒想過,會是這樣的一個答案。那答案不是一種期許,是一種「形象」。

她從來沒想過,這二十幾年來,她的人生也曾經是可以被「預估」過的。
她從來沒有體會過,看著一個人長大的感受是什麼。

小時候的出色都是不經意中營造的。
那時候沒有人告訴她,她的未來會是怎麼樣的,她的當下是該怎麼做的,她沒有被限制,只有無限的可能。

而父母,也曾經對這個女兒抱有無限的幻想與可能。

更多的,是他們那些不會再實現的夢想。

可他們不知道,這個女兒從小時候的乖乖女孩,變成了家中最綁不住腳的女兒。
她對世界的好奇與渴望,或許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潛在了。

在她的世界里,文字與書籍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每次沉浸在書里,她總能看到不同角色中的人物情感,天馬行空地把自己想象成各種角色。
她的感受力,是自然的,是天生的。
或許,那些她不曾預期的大膽和不羈都在書裡慢慢被構造,只是沒有想過有一天,也可以被自己發揮地淋漓盡致。

再後來,大環境讓她也曾壓抑了自己的想象力,怕的就是和別人不同,被質疑自己的不同。
在那些摸索的少年階段,她從來都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是一個怎麼的模樣。
她的眼裡,覺得愛比什麼都來得重要,只要是幸福的,時間如流水平靜那又怎樣。

她也曾經很簡單。

再後來,她也記不起從什麼時候開始把腳跨出去了,在每一個不同的國度,不同的時區里,穿行著。
從一開始時不熟悉飛機,到後來一個月飛14次也試過。
第一次上飛機的興奮與緊張感,至今仍在她的腦海里,不曾消失。
在她之後慣性熟悉的飛行里,總會想起那個好笑的自己。

再後來,她對世界的渴望和好奇,不斷地讓她陷入不同層面的思考。
遇上不同的人,聽見不同的故事,讓她都把這些用文字化成另一種記錄。
她從來沒有想過要從世界得到什麼,而是滿心歡喜地接納這世界給與的一切。

只是,在她來來回回出走的這些年,她從來沒有想過那個在背後默默看著她的父母有著怎樣的心情變化。
他們預估的場景和女兒的人生早就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時候還小的她,還依賴著父母,無時無刻撒嬌的那個女兒。
到現在,可以獨立生活,有著自己原則和價值觀,並且堅持實踐的女兒。

這中間的過程,女兒的叛逆、成長,到底帶給了做父母的怎麼樣的考驗。
有多少個夜裡,面對女兒帶來的人生難題,而失眠。

然而,他們在意的並不是她的大富大貴,而是她的健康快樂。

只是當女兒有一天在世界的另一端跑累了的時候,
回頭看,
才驚覺做父母的一直都在默默接納她的變化。

父母也一直在學習,學習怎麼不把關心變成壓力,怎麼面對孩子的脫離。

再怎麼,從她還稚嫩的時候,一路接納到長大。
她在父母心裡的形象或許變了,或許不同了。

但一直不變的,是父母希望她能擁有的快樂和平安。

身為子女,我們的人生大多數的時光里都在摸索自己的角色定位,我們從來都沒有真正的明白為別人而活的那種滋味,也一直都覺得自己可以很瀟灑放縱,沒有什麼放不下的,甚至不明白父母對我們的牽掛和想念會是怎樣的一副模樣。

而隨著歲月的增長,回歸家庭的天性使然,讓人不難發現了許多過去人生無法體會的生命意義,重新換位思考這些角色。如今,才想起要聽這些故事。也或許是看的書帶給的影響,造就了這些不一樣的文字故事。

最後,
如果不是愛,那是什麼去接納這一切?

致,
天下父母心。

致,
我的父母。




說點什麼。

| on
7:47 AM
光。影

从Lombok晒了一圈回来,大概又黑了兩個色號這樣。
但其實不過是去衝浪的時候曬了一個小時的太陽而已,看來真的很容易吸收陽光。
很喜歡Lombok,那幾天就經常在夕陽的伴隨下看書吹海風,說不留戀是假的。
在Lombok看完了《郭鶴年自傳》,也特意寫下讀後感,希望自己好好記得所感受到的那股力量和走在社會中所需的那些柔韌,顧全大局。

或許是進入了一個比較複雜的工作圈。
但也一直相信什麼都能學習,也或許是秉著一顆好奇心,所以什麼都能夠克服。
面對新的挑戰;新的思維模式,一切都要重設態度。

海。洋

天天對著這樣的海景吃飯、看書,讓我怎麼捨得走呢。
每晚伴隨入眠的是海浪拍打在岸上的聲音,電話里再怎麼播放那些錄音,都不及真實地睡在海的身邊,那麼平靜,陷入暌違已久的那些深眠。

而此刻,伴我打下這篇blog的聲音透過窗戶傳來,大道上車子呼嘯而過的聲音。
還是回到了城市,回到了工作。
都是選擇,也都是經歷。

回來也看完了Shinn和Yuu的《今天我們無所事事》。
書本到手兩天便已全數閱覽完畢。
是喜歡的調子,也有不少引人思考的段落,久久不能繼續下一段落。
閱覽的過程里,有一個想法不斷在我腦海里翻騰。
Shinn和Yuu選擇了那樣的方式去看世界,那我呢?我選擇了怎樣的方式?

看完書之後,在手機裡的note列下了這些年來去過的國家和城市。
17個國家;45座城市。
對於城市的算法比較粗略,甚至有點想不起來去過、路過的那些城市。

這些國家是用了怎麼樣的方式去經歷,又得到了什麼。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在心裡是一塊聖地,往往越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越是那些別人質疑為什麼要去的地方,比如尼泊爾。

去尼泊爾之前,對於這樣的地方只有難以解釋的好奇和既定印象。
甚至從尼泊爾回來之後,我也不曾想過這個地方能在我心裡烙下那麼深的印記。
是個令人還想再踏足的地方,是一個令人真的能放下戒心,誠心禮拜的一座信仰城市。

還有柬埔寨。
一雙雙清澈的雙眼至今仍讓人難以忘懷。
或許是兩次進入柬埔寨的方式都很特別,所以那些心情都還歷歷在目。
孩子們,還好嗎。

很多看文章的人難免都很質疑到底是怎樣一直可以到處跑。
只能說,很多事情必定是有舍有得。
沒有任何東西是不用選擇便可以手到擒來,沒有那麼多的幸運。

只是不希望把這段最年輕活力的時間,活得重複。
所以,就走吧。